微软不造车,但要闯入新赛道
你不能在赛道上做运动员,在赛道上做裁判。
“微软没有造车的计划。原理 不是直接参与竞争,而是专注于服务汽车行业的客户。” 微软中国副总裁、微软中国企业商务部总经理袁一拓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重申了微软在汽车行业的作用。 位置。
同时,在本次发布会上,微软还首次对外发布了汽车和移动出行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可以说基本抛开了“ 造车”。
微软高级副总裁、董事长兼CEO 微软大中华区总裁侯阳表示:“此次推出的汽车与出行领域整体解决方案,将利用微软覆盖全球的智能云和智能边缘服务,以及能够同时满足 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推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的创新升级,将助力中国车企走出去。
总之,微软最终不会亲自造车,而是会 参与造车。
我从来没有对造车感兴趣
其实微软对造车的态度一直很明确。2016年,时任微软全球业务发展总监的佩吉约翰逊 , 在公开演讲中表示:“微软不会制造自有品牌的自动驾驶汽车,但我们愿意为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和辅助驾驶技术提供技术支持。
2018 年,沉 时任微软执行副总裁的向阳也表示:“微软最难选择的是什么都不做,因为有很多钱可以做很多选择。 而高层的一个重要决定就是不造车。
去年11月,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跨界合作”分论坛,微软(中国) CTO卫青还问“微软会不会造车?” 给出了明确回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跨界成功可能是小概率事件。在这个前提下,造车这个话题似乎与我们软件公司格格不入。
平心而论,与苹果相比,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微软进军汽车行业确实比较克制,起步比较晚。 不过,网上曝光的微软Surface Car的渲染图,依旧让业内人士对其“造车”产生了怀疑,认为在造车热潮下,微软如何避免低俗化。
事实上,微软也不例外。 这只是另一种形式。
“微软自己的定位还是很明确的,我们希望做一个中立的技术解决方案推动者,做一个云和人工智能平台的提供者。” 袁一拓说道。
在此之前,微软已经与多家车企或自动驾驶公司合作。
2021年初,通用汽车及其自动驾驶公司Cruise宣布将与微软展开长期战略合作,加速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进程。 与此同时,微软与通用汽车、本田和机构投资者共同对 Cruise 进行了超过 20 亿美元的新股权投资。
微软中国与圆融七星深化合作,图片来自微软中国官网
上个月,微软中国也宣布与圆融七星深化合作 自动驾驶初创公司。 元融七星将利用微软智能云Azure的全球云计算和边缘计算能力,加速自动驾驶平台的创新升级,为即将投入全球市场测试和量产的自动驾驶汽车和平台提供更强大的安全保障 操作。 ,加快全球业务布局。
另外,小鹏、现代、大众、博世、采埃孚等都是微软服务的对象。 可以发现,微软希望在汽车行业服务的对象不仅限于整车厂,而是几乎涵盖了所有汽车行业的参与者。
微软想做两件事
从微软针对汽车和移动领域发布的整体解决方案来看,微软只做了两件事。 一是基于智能云和智能边缘技术,帮助汽车行业客户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两个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简单来说,就是帮助车企打造好车。
“我们有非常成熟的自动驾驶开发支持方案,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很高,从数据导入和准备、训练和仿真到AI模型和可行性验证。有些微软其实已经很成熟了。 " 袁一拓在对话中说道。
除此之外,微软还看到了其他机会。
随着造车新势力的崛起,车企营销方式面临变革,传统4S店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用混合现实技术提升线下展厅体验,就像我们和奥迪的合作,进行混合现实技术合作。元界,人机交互,可能是我们未来在营销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非常重要 ,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袁一拓补充道。
针对智能座舱领域,微软智能语音对话解决方案可帮助客户构建完整的智能对话架构和虚拟人智能应用,可支持70多种语言、140多种地区语言和 方言,服务可以覆盖世界。
小鹏汽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完整的语音交互流程,图片来自小鹏汽车官网
今年年初,微软宣布与小鹏汽车合作,在 基于微软智能云Azure的深度在神经网络TTS(Text-to-Speech)的支持下,小鹏汽车成功完成了车载级语音助手的升级,进一步提升了语音助手的技术水平。
微软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结合微软从中国到全球的安全能力和范围广泛的合规认证体系,帮助汽车行业的企业向全球扩张。 这涉及数据合规性、安全性和专利保护等几个问题。
云合规是最重要的基础。 很多新能源汽车出海时,其技术架构部署在多个国家、多个市场、多个环境,需要符合当地相关法律。 Microsoft 所做的是如何确保多个国家/地区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微软在全球拥有100多项合规认证,以及与汽车行业相关的认证,可确保汽车行业客户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满足全球严格的合规要求。
同时,微软可以为汽车行业的客户提供进军海外市场的“专利保护伞”。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微软可以为Azure用户提供无限制的赔偿保护和1万多项微软专利转让权,帮助Azure用户降低侵权风险,让开发者和企业用户真正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业务增长无后顾之忧 关于潜在的知识产权纠纷。
闯入新赛道
其实微软的这个选择也是很多科技巨头的选择。 他们似乎对“造车”变得很酷。 苹果的“造车”只存在于传闻中,官方也没有任何回应,只是在 6 月 6 日的 2022 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展示了一套可以接管整个车载系统并控制所有屏幕的套装 在新 CarPlay 的车上。
全新CarPlay,图片来自发布会截图
华为多次宣布不造车,虽然很多人不相信 ; 三星传闻也“放弃”造车; 索尼、阿里、百度与传统车企联手造车,充分发挥各自领域优势。
目前只有小米官方宣布停产,一举一动都被业界密切关注。 时不时能在新闻上看到小米汽车专利申请、工厂建设进度等消息。 不过,小米决定造车,也是基于对整个生态的考虑。 毕竟小米自身的优势就是这么用心打造的生态网络,而作为下一代智能终端,汽车也不能缺席。
总的来说,大部分科技巨头对造车并不是很热衷,他们只是想通过参与造车,帮助他们继续扩大原有优势。
微软也是如此。 但不同的是,微软进入了一个新的赛道,一场云计算厂商围绕智能汽车的对决。
不久前,亚马逊云科技也宣布将围绕自动驾驶、车联网和软件定义汽车三大汽车行业数字化场景提供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表示,“亚马逊云科技的定位是赋能和开放,我们不做汽车,我们帮助车企发挥优势,避免 弱点,加速数字化转型。”
这与微软的想法不谋而合。
顾凡表示,亚马逊云技术以自动驾驶数据湖为核心,帮助车企构建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数据闭环,实现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分析、数据标注、 模型和算法开发、仿真验证等,车企可以更轻松地实现自动驾驶全过程的开发、测试和应用。
当然,国内腾讯、百度、阿里、华为也有布局。
随着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原始设备制造商面临着“海量数据”的挑战,这当然只是存储需求。 如今,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上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汽车行业对云的需求不仅限于存储,还扩展到了开发领域。
《智能汽车云服务白皮书》中提到,在自动驾驶发展的全过程中,目前存在且未来可能进一步放大的痛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海量数据很难,数据标注耗时长。 ,仿真测试效率低,缺乏统一的工具链。 目前的开发过程中断点较多,车企往往会花费大量精力来处理数据传输、算法加载、模型适配等问题。
而微软等云服务商要做的,就是为自动驾驶的大规模商业化保驾护航。
汽车之家研究院《2022中国智能汽车发展趋势洞察报告》
据汽车之家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中国L2及以上智能汽车 销量突破1000万辆,对应智能汽车渗透率49.3%。 据说,新能源加速渗透是产业竞争的上半场,智能技术的突破是竞争的下半场。 随着整车厂在智能化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为其背后提供技术支持的合作伙伴并不是一场激烈的“暗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